我国资本市场深化高水平开放 吸引国际投资者深度参与
本报记者 邢萌
11月9日,国资国际2022年上交所国际投资者大会在上海举行。本市会上,场深中国长期发展潜力得到国际资金认可,化高北美、水平欧洲和亚太等地多家顶级投资机构纷纷发声,开放认为中国资产能为境外长期资金带来成长性、吸引分散性和超额收益。投资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国际投资者分享中国成长提供更多机遇。度参今年以来,国资国际面对复杂严峻的本市内外部形势,国民经济展现出强大的场深韧性,呈现出恢复向好态势。化高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水平初步核算,开放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87026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0%,比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
“长期来看,我国经济潜力巨大,成为近年来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资本市场规模随着经济增长不断扩大,增强了我国资产在全球的吸引力。”中诚信国际研究院博士后研究员张堃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目前,我国已形成全球第二大的股票和债券市场,具有长期稳定发展的良好基础,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不断增强。作为实体经济“基本盘”、转型发展“领跑者”,上市公司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了充分的投资选择和良好回报。
证监会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沪深两市4800多家上市公司中超八成盈利,共实现营业收入52万亿元,同比增长8.51%,上市公司利润占规模以上企业利润的76%。战略性新兴行业上市公司超过2200家,技术和业务创新也成为中国上市公司吸引国际投资者的一大亮点。
为了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证券监管机构持续优化制度规则,拓宽跨境融资渠道,丰富国际化产品供给,为国际投资者配置A股提供更加丰富的投资工具和具有长期潜力的投资机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机构来华投资。
证券监管机构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持续优化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相关制度规则。据证监会数据,截至11月初,行业开放方面,摩根大通、高盛、野村、UBS等12家外资控股或全资证券、基金、期货公司相继获批,渣打银行等3家外资银行在华子行获得基金托管资格;国际化产品方面,中日、深港、沪港ETF互通相继开通,已推出11只中日ETF互通产品、6只内地与香港ETF互通产品,即将推出中国与新加坡之间的ETF互通产品;互联互通机制方面,持续完善沪深港通机制,优化交易日历安排,扩大交易标的范围,同时优化沪伦通机制。
张堃认为,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近年来境外机构不断加大对我国资本市场的投资力度,更多的境外资金能够直接投资我国实体企业。这有利于企业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我国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沙利文全球合伙人兼大中华区总裁王昕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国际机构能够深度参与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中,分享成长红利,同时也会带来更多成熟经验和创新模式,进一步提升我国证券交易所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力。
相关文章:
- 受益煤价上涨 陕西煤业上半年净利同比大增196.6%
- 梦洁股份因涉嫌信披违规被立案 此前存关联方资金占用、违规财务资助问题
- 乌龙!科恒股份误将21年半年报传成22年,董秘还提前“窗口期”减持
- 开国少将杨永松逝世 1955年授衔将帅全部离世
- 央行、银保监会:2000亿元“零息”新工具将用于稳楼市
- 罗军:坚定不移走具有新时代特征、富有广西特色的高质量现代农村金融发展之路
- 新形势下如何深化人民币国际化发展?中外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 11月21日盘前策略提示:维持对市场的乐观判断 建议布局困境反转的主线
- 中国中车与有研科技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现货黄金交易策略:新西兰联储鹰派加息示警,金价要重回跌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