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天大楼日”,反思摩天大楼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高 山 任寒飞】9月3日是摩天“摩天大楼日”,这是大楼被誉为“摩天大楼之父”的路易斯·沙利文(1856—1924)的生日,早期美国芝加哥和纽约的日反许多摩天大楼都是他设计的。摩天大楼曾被认为是思摩城市现代化的标志,一些新兴经济体一度把建设更高的摩天摩天大楼视作经济崛起甚至超越发达国家的象征。但近年来,大楼摩天大楼在安全、日反健康和环保等方面逐渐暴露出的思摩诸多缺陷和隐患,令“高楼热”有所降温。摩天不少国家的大楼高楼住户被各种“超高大厦综合征”困扰。
纽约曼哈顿的日反摩天大楼(如图)曾经引来世界艳羡的眼光,华尔街的思摩名字也是因其林立的高楼而获得的。早期的摩天摩天大楼多为办公用,很少作为住宅。大楼近年来,日反超高层住宅公寓逐渐多起来。在曼哈顿公园大道上,就有一座可以俯瞰中央公园的摩天大楼公寓,2015年以400多米、100多层的高度创下世界上最高也是最昂贵高层公寓的纪录,堪称高层公寓界的“天花板”。这里的每套公寓价格从几百万美元到上亿美元不等,住户非富即贵,据报道既有俄罗斯富豪,也有好莱坞巨星。该公寓最大的卖点包括绝佳的视野、奢华的设计布局以及顶级的配套服务等。但据美国媒体报道,在入住几年后,去年不少住户却联合起来将开发商告上法庭。起诉涉及的问题多达上千项,概括起来多与摩天大楼超乎一般的高度相关,比如在风特别大的时候电梯有时会卡住,发生“关人”事件;由于超长的电梯井道中电梯高速运行,带来的空气摩擦引起很大的噪音,不少住客抱怨睡眠被影响;还有超长超多的管道带来的漏水问题,有的公寓因漏水造成上百万美元装修被毁……
除了曼哈顿豪华公寓,其他摩天大楼住户反映比较普遍的问题也有很多:越高的楼层风越大,不少人反映听到风呼啸的怪声感到恐惧,而且很多人惧怕高楼的晃动。还有一个常见的问题依然与电梯有关,尽管一般摩天大楼普遍拥有多部电梯,但因楼层多、用户多,造成的等待时间还是会很长,尤其在上下班高峰期或有急事需要出行时,更令人难以忍受。
为了获得摩天大楼良好的视野和风景,人们要付出的代价可能还包括身体健康。一些医学专家认为,老年人以及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患者不适宜居住在超高的环境中。而且据统计身居高层的人,比身居低层和平房的人更容易罹患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一份日本调查资料表明,在东京新宿的一座超高层大厦中,反映自己听力失常的人日趋增多。有关专家研究认为,这是由于电梯高速升降对耳膜形成的高压造成的。上下楼乘高速电梯的感觉类似乘飞机时突然升高或下降,人的平衡感觉器官和中枢神经系统会因为功能失调而引起运动幻觉,产生心悸、头晕、目眩、耳鸣以及食欲不振、恶心、欲吐等一系列症状。据调查,乘高速电梯登楼越高,这些症状就越重,这在日本被称为“超高大厦综合征”。
此外,摩天大楼建筑外立面很难清洁,在用电、供水等方面需要耗费额外的能源。摩天大楼对环境的影响也非常大,例如日照,摩天大楼对后面及两侧的住宅会造成长时间的遮挡,住宅日照不足,势必会影响居民的健康。又如建筑群可能会影响局部小气候,如风速、风向、气温等。建筑物越高、越庞大、越集中,影响也就越大。摩天大楼对生物也很不友好,大厦外立面玻璃幕墙带来的鸟撞事件近些年引起许多环保人士和动物保护组织的高度关注。
一些摩天大楼事故也一直给人们敲警钟。1986年,新加坡的一座商业大楼因为设计失误而倒塌。1995年,韩国一家百货公司高楼倒塌,造成500多人死亡、近千人受伤。而最令人难忘的摩天大楼倒塌莫过于美国“9·11”事件中的纽约“双子塔”了。从那以后,怕被当作恐怖袭击的“靶子”,也成为摩天大楼的隐忧之一。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 文旅部等多部门:引导露营营地规模化、连锁化经营 孵化优质营地品牌培育龙头企业
- 基石资本张维:后华为时代深圳的答案,早已写在这两个地方的历史里
- 彭州山洪遇险游客追责旅行社:组织100名游客在“非法景点”下河玩水,未尽安全提示义务
- 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上海)首批项目完成地方遴选
- 广州晋级“强磁场”:全球独角兽增速全国第一 面向全球释放“湾区引力”
- 日元兑主要货币普遍上涨 再度表明做空日元的热门交易大势已去
- 印度总理莫迪与法国总统马克龙通电话,讨论国防、民用核能领域合作
- 交通运输部:8月16日,全国高速公路货车通行量环比增长3.83%
- 专家建议:研发提前 主动探索航空水运低碳化路径
- “十四五”期间计划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870万套(间)
- 不留作业让学生看场球,杭州一中学校长:他们的眼睛里有热情
- 印度二季度经济同比增长13.5%,高速增长能持续多久?
- 央行:8月开展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共4000亿元,利率为2.75%较上月下降10BP
- 华安基金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学华:牢记“国之大者”,矢志金融报国,躬行为民服务
- 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进入倒计时!比亚迪官宣涨价,专家:明年年初将有小规模涨价潮
- NASA:到2030年,科学家可能将在月球生活
- 上海:强化数据底座基础和智慧民航应用 打造最具影响力的世界级航空枢纽
- 弘毅远方樊可:锚定高端制造 深挖优质成长股
- 高盛:一旦美联储政策明朗,美元将见顶,2023年看好韩元看空印度卢比
- 视频|民生加银基金医药组组长王泳鑫:医药迎配置良机!医药何时乘风起?聚焦医疗板块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