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应及早推进产业升级
原标题:“中国制造”应及早推进产业升级
很多人还记得亚洲“四小龙”这个名称。中国制造上世纪60年代末至90年代,应及业升韩国、早推新加坡、进产级中国台湾地区和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制造抓住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应及业升历史机遇,经济获得迅猛发展。早推以出口带动经济高速发展后再适时进行产业升级,进产级四个国家和地区都得以成功进入发达经济体行列。中国制造
但一度和“四小龙”齐名的应及业升“四小虎”,印度尼西亚、早推泰国、进产级马来西亚、中国制造菲律宾则没那么幸运。应及业升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早推四个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减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没能培育出更有竞争力的产业。
中国经济在高速发展40年后,也开始面对成为“龙”还是“虎”的选择。我们曾经引以为傲的成本优势,已逐渐走低。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转移看起来难以避免。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优势,再加上关税优势,不仅让跨国公司把产能转移到东南亚,连为数不少的中国企业也无法抗拒“诱惑”,加大在东南亚的布局力度。
但低端产业的转移,对中国企业来说并不意味着末日,没能及早推进产业升级才是。
中国制造要应对东南亚国家的竞争,唯一能做的就是加大研发投入,尽早进行产业升级,避免陷入成本竞争的泥潭。前有耐克、ZARA等国际巨头把产能甩给亚洲国家后却依然占据着产业链顶端,依靠设计和营销等获得大部分利润;后有韩国的电子信息产业依靠着政府的产业政策,以及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得以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在国内,传统燃油车时代没能实现弯道超车的中国车企,凭借着电池、电机和电控“三电”优势,在新能源汽车时代已开始在全球市场崭露头角。
相对而言,越南的问题可能更严峻。中资企业在越南投资建厂,除了生产和销售两个部门,极少在当地建设研发部门,其他国家的外资企业同样如此。没有研发的工厂,最终培育的只有产业工人。越南本土企业,不管是国企还是民企,至今也没能诞生出全球知名品牌。“四小虎”的历史告诉我们,对外贸易的高速发展,会带来短期的经济发展,外汇储备的增加,居民收入的提高,却并不意味着长期的繁荣稳定发展。只有及早推进产业升级,才能保持长久的全球竞争力。
相关文章:
- 低估值央企接力爆发!新能源板块集体拉升,千亿龙头大涨,多只热门医药股却跌停…什么情况?
- 盛大金禧“爆雷”超190亿 在职销售主管自述贷款冲业绩被套超百万
- “AI螺蛳粉”来了!百度积极布局培养“人工智能+X”复合型人才,助力产业智能升级
- 亚马逊砍掉在线医疗业务 科技巨头为何做不好互联网医疗?
- 11月LPR不变:1年期3.65%,5年期以上4.30%
- 调查:美国人通胀下勒紧腰带过感恩节 部分民众放弃节日大餐
- 全国中小微企业达四千八百万户 “专精特新”企业茁壮成长
- 苏农银行:2593.35万股限售股将于11月29日起上市流通
- 高瓴系“清仓式”抛售良品铺子,谁在进场?
- 不花冤枉钱!C盘满了怎么办?这几个小妙招帮你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