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信“断臂求生”进行中:与知名私募达成证券化产品业务出售
百年投行集团(下称“瑞信”)的断臂求生“断臂求生”计划正在逐步落地。
11月15日,瑞信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进行瑞信已达成最终交易协议,中知将其证券化产品业务(Securities Products Group)和其他融资业务的名私募达一大部分出售给私募股权公司阿波罗全球管理公司(Apollo Global Management)。
瑞信在周二声明中表示,成证产品出售该交易预计将使证券化产品部门的券化资产从750亿美元减少至约200亿美元,预计将在2023年年中完成一系列交易,业务但未给出出售价格。断臂求生
证券化产品业务的瑞信出售是瑞信规模更大的重组计划的一部分。瑞信希望,进行该重组计划将降低投资银行业务的中知风险,并释放资金投资于该行的名私募达核心业务。出售该部门将减少该行的成证产品出售资本负债,但也会使其失去最赚钱的券化业务之一。
瑞信还提及,阿波罗全球管理公司将接受证券化产品部门的大部分员工,瑞信也将为被转让的部分资产提供融资。此次交易预计将释放100亿美元的风险加权资产,阿波罗也将根据五年投资管理协议对剩余的200亿美元资产进行管理。
瑞信表示,交易可令该行的风险加权资产(RwA)减少,推高该行普通股权一级资本比率(CET1),但最终成效视乎最终交易条款和折现率,最新交易有助该行加快重组投资银行业务。
证券化产品业务自2016年以来由纽约交易员Jay Kim领导,负责买卖由抵押贷款和其他资产(如汽车贷款或信用卡债务)支持的证券。该部门还为想要购买这些产品的客户提供融资,并代表他们将贷款“证券化”——将其放入不同风险和回报的新证券中,并收取费用出售给其他投资者。
此前,瑞信宣布了一系列战略改革计划。瑞信表示,新的整合业务模式将以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业务为重心,将深度重组投资银行业务,充实资本,加速推进成本转型;还将通过出售、退出、最新募资方案以及现有资源满足转型所需资金。
具体来说,瑞信宣布将从三个方面采取行动。
一是通过引入新的证券化产品业务模式、出售、退出和募资,提升CET1比率,重新部署资本,聚焦核心业务。二是对投资银行业务实施深度重组,通过战略行动转变投行业务的风险状况。三是加速成本转型,降低成本、精简复杂架构,力争削减至少15%(25亿瑞郎)的支出,到2025年将成本降至145亿瑞郎左右。
其中,降低成本、加速成本转型方面,瑞信此前曾经表示,将从今年四季度开始裁员2700人,并计划到2025年在全球范围内裁员9000人左右。
引知情人士透露,瑞信已经开始在亚洲削减银行高级职位,包括投行部门和融资部门的三位董事总经理,并且融资部门澳大利亚的交易主管、至少两名驻新加坡的银行要员、两名来自投行部门和资本业务的董事也在被裁名单之上。
相关文章:
- 小米Q3仍未回到正常增长轨道,王翔:高端战略速胜的想法是不正确的
- 卡塔尔世界杯所有赞助配额售罄,国际足联创纪录75亿美元收入
- 证监会: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应把握好“五个原则”
- 中兴商业:员工服装秀,展示企业风采与活力
- 央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
- 全球航空业亏损2000亿美元,国际机场协会预测何时复苏
- 日均新增2.22万例,为何疫情居高不下?低风险区怎样防控?医院发生疫情是否封控?这场发布会,信息量巨大
- 亿胜生物科技11月22日斥资约32.7万港元回购10万股
- IVD头部企业半年报扫描:业绩分化明显,应收账款激增成“通病”
- 北京银行董事长霍学文 为新市民构建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