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现金支付的快与慢
来源:经济日报
手机扫一扫,无现就能收付款,金支如今在国内,快慢“无现金”出门已是无现家常便饭。把目光转向国外,金支随着信用卡和移动支付等替代性支付方式的快慢发展,继续使用现金的无现人也越来越少。近年来持续反复的金支新冠肺炎疫情,更是快慢大大加速了这一趋势。
从全球来看,无现各国正在以比以往更快的金支速度迈向“无现金时代”。根据德国零售业最新统计,快慢目前约有60%的无现德国人使用银行卡或智能手机付款,2021年这一数字为56%,金支疫情前只有47%。快慢挪威、瑞典、丹麦等北欧国家无现金支付的步伐迈得更快。作为最早尝试数字货币的国家之一,瑞典在过去的10年中,居民使用现金的比例从40%下降到9%,平均每人每年的非现金交易达260次。而挪威人只有3%到4%的交易使用纸币或硬币,距离进入“无现金社会”仅有一步之遥。在的另一边,信用卡支付普及率达70%的加拿大也在朝着“现金终结”迈进,2021年其现金交易量已降至17%。
纸币“失宠”的背后,是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年轻消费者希望支付手段可以更加多元化;银行、金融机构等供应商也在不断开发便捷好用的支付技术,以获得更多用户数据和服务费用。
与传统支付相比,数字支付的好处显而易见。一方面,能够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数字支付既继承了现金点对点支付、即时结算、方便快捷的优点,又弥补了现金在数字化流通和多渠道支付上的缺点,极大降低了发行和交易的成本。另一方面,数字支付还能提升普惠金融水平,改善货币政策有效性。
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无现金经济”前景光明,但也存在一些弊端。首先是通信网络可能出现故障的风险。2017年9月,波多黎各被飓风“玛丽亚”摧毁,风暴中断了电力供应,银行自动取款机和信用卡验证停止工作,人们只能用现金购买商品,最终美联储不得不租用一架装载巨额现金的喷气式飞机,前往该岛解决“现金困境”。
其次是对弱势群体的影响。据世界银行估计,全球仍有约14亿成年人没有银行账户。即便在无现金支付十分完备的瑞典,穷人和老年人也没有完全适应新技术。倘若这些社会弱势群体被迫依赖数字支付技术,他们的生存将变得更加艰难。正是考虑到这一问题,瑞典政府开始减缓转型速度。
最后是对数据安全的挑战。人们在享受无现金带来便利的同时,个人数据也存在被泄露和滥用的风险,而且越来越复杂的网络环境以及相对滞后的技术和监管还会扩大这种风险。
虽然支付交易的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但在具体实践中仍不能操之过急。一些国家如果没有技术上的探索与储备,急于“消灭”现金,到头来反而可能给其国内金融体系造成冲击。唯有掌握好快与慢、急与缓的辩证法,一切从实际出发,才能走得更稳、行得更远。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 卖口罩收入猛增8亿多,现业绩腰斩,毛利率远低于同行平均值,健尔康募投项目合理性存疑
- iPhone 14 Pro Max创最长发货时间!需要等6至7周
- 北京4千余家单位已申领排污许可证,实现排污许可动态全覆盖
- 中央台办:未来将出台更多的惠台利民政策措施 推进祖国统一进程
- 国家卫健委:发热门诊应设尽设、应开尽开是非常重要的
- “一机难求”!华为Mate50系列首销火爆
- 普京发表讲话宣布在俄罗斯进行部分动员:目标“解放顿巴斯”
- 德国同意将天然气巨头Uniper国有化 以避免冬季能源崩溃
- 农业农村部:11月21日全国猪肉平均价为33.53元/公斤,比上周五下降1.4%
- 大家财险总经理施辉到龄退休,副总经理梁鑫杰出任临时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