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金融与实体经济适配度
来源:经济日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提升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金融经济近期,实体适配人民银行、提升银保监会均表示,金融经济将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体适配引导大银行服务重心下沉,提升推动中小银行聚焦主责主业,金融经济支持银行补充资本,实体适配共同维护金融市场的提升稳定发展。
为何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经济因为它与加强需求侧管理有机统一,是实体适配贯穿经济工作全过程的主线。其最终目的提升,是金融经济实现供需的良性循环与动态平衡,推动经济长期稳定、实体适配健康发展。当前,总需求不足是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为此,要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通过高质量的供给来创造有效需求、扩大总需求。
具体到金融领域,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提升金融与实体经济的适配度。实体经济的薄弱环节较难获得金融支持,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金融服务的适配度不够。比如,小微企业由于抵押物不足,难以满足银行信贷业务的相关要求。再如,科创企业具有轻资产、高技术特征,通常前期难盈利、后续高成长,更适合股权融资,但目前服务科创企业的主力军仍是债权融资。
金融服务中的“堵点”,不少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内需的结合点。首先,要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从总量上看,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信贷总量有效增长,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从结构上看,结构性货币政策要“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强化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受疫情影响行业的支持力度。
其次,要把发展直接融资放在重要位置。一方面,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注册制是发展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的关键举措。经过前期的试点探索,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的条件已基本具备。另一方面,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更好满足不同类型、不同阶段企业的差异化融资需求。在多方合力推动下,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第三,要改善间接融资结构。一方面,大型银行应提高服务质量和能力水平。要摒弃“垒大户”的惯性思维,沉下身子,坚持“真做小微,做真小微”;要提高能力水平,深入研究、主动发现实体经济薄弱环节的金融需求,稳妥创新与之相匹配的个性化服务,精准满足需求、善于创造需求。另一方面,推动中小银行改革化险,促使其更好支农支小、扎根本地、服务当地。既狠抓股东股权治理,为中小银行筑牢发展根基,又支持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助其增加后劲。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 公募基金新品升温态势明显 月内开始发行认购的基金多达132只
- 央行广州分行出台10条细化落实措施,强化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 A、H股再度暴跌!招行管理层喊话:三个不变!请放心
- 一季度武汉GDP达3960.11亿元,同比增长6.1%
- 富智康集团11月23日耗资约80.77万港元回购100.3万股
- 刚刚,央行出手!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意味着什么?
- 个人养老金全面答疑!涉及资本市场如何保值增值 人社部、证监会等四部门这样回应
- 渝农商行董事长刘建忠到龄辞任 任职长达十四年
- 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王翔:目前集团库存“水位”在下降
- 工信部副部长徐晓兰赴江苏、浙江就疫情对纺织行业影响进行实地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