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额减值准备不能“一计提而了之”
炒股就看,大额权威,减值计提专业,准备及时,大额全面,减值计提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准备
来源:证券时报
2022年度业绩预告披露正式告一段落,大额超600家A股公司净利润预亏过亿。减值计提这些公司中,准备相当比例是大额因为计提大额减值准备导致业绩加速下杀或变脸。市场预期波动之下,减值计提近日来,准备不少个股被资金用脚投票,大额遭遇业绩和估值的减值计提“戴维斯双杀”。
上市公司2022年业绩预告中大额减值计提较多,准备有一定特殊原因。包括疫情管控影响、产业政策影响、部分下游巨头爆雷等。而从多数公司所披露的拟计提的大额减值准备分类来看,主要涉及商誉与资产两大类。前者主要指向并购,意味着企业未来超额收益现值的贬损;后者则涉及到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多个方面。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包括、、、等多家公司在内,数十家公司都公告了大额减值准备计提,使原本前三季度的盈利逆转为全年亏损。其中,出现高达百亿的计提减值。公告显示,公司计提约160亿元减值损失为存货跌价准备,从而使2022年度预亏约220亿元。
计提减值准备往往意味着可收回金额已经低于账面价值,是上市公司顺应变化而进行的财务跟进,既体现了谨慎性原则,也有利于风险释放。但资产减值判断的主观随意性较大,这为不少运作带来了空间:要么计提不足导致资产虚增和利润虚增、要么过度计提进行财务洗澡或隐藏业绩、要么利用减值转回实现扭亏或净资产转正,等等。
同时,大额减值虽然不影响当期现金流,但是往往意味着前期投资项目质量较弱,未来资产变现能力、并购标的经营能力等,都会受到影响。这也是市场和监管高度关注上市公司大额减值计提、关注背后合理性和可能性动机的重要原因。
对于突然计提大额减值准备的公司而言,有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厘清:比如,商誉、存货及固定资产出现减值迹象的具体时点到底是什么,为何集中出现在第四季度,此前是否进行了及时计提?再比如,减值测试的具体过程怎样,计提金额是否准确,突现大额减值是否隐藏了调节利润动机?等等。
每逢有上市公司一次性大额计提,市场都会出现其是否涉嫌财务洗澡的质疑声。毕竟,这种简单粗暴的计提操作,不禁使人联想到上市公司欲将掩藏问题消失于无形,避免出现商誉减值或资产减值通过历年分摊的方式消化所带来的问题暴露的动机。实际上,这样的粗暴计提还应关注未来是否会出现减值转回,倘若有,就需要进一步关注是否涉嫌主观盈余操纵,违反企业会计准则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要求。
从今年来看,监管方面对于大额减值准备计提已经高度关注。统计显示,春节后仅深交所发出的业绩预告的关注函中,就有逾30份提到计提相关事项。实际上,除了下发关注函或问询函外,也可以考虑通过更多监管方式的介入,让一次性计提隐藏的动机见诸阳光;对于明显不合逻辑的一次性大额计提,也有必要强化会计准则要求,督促采用更为合理的方式消化商誉减值或资产减值。
而上市公司方面则应完善公司治理、科学定价收购资产。在此基础上,对减值计提的处理,应更为公开透明、合理合规。例如,除了向市场充分揭示财务洗澡等疑点,可否考虑在判断减值准备时,一方面依照会计规则,另一方面也可以参考行业惯例以及类似企业情况?只有多管齐下,才能最终防止计提大额减值对投资者利益以及市场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关文章:
- 奢侈品牌Maison Margiela深度定制:三星推出Galaxy Z Flip4限量版
- 今年春晚吉祥物及文创产品首次亮相,怪可爱的
- 全球首个 AI 律师将于下月“上庭”,在超速驾驶案件中为被告辩护
- 货币政策精准有力 金融服务大有可为——访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
- 加息提速!新西兰联储在担心什么?
- 超20城推出二手房“带押过户” 政策效果尚待完全显现
- 给业主交付一个满意的房子
-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国内旅游暑期有望迎来全面复苏
- 佛山市消委会测评10款便携式充电枪,奥睿科CD16、科德森KA161G、中航光电CPA0-16-220-C1R-01等7样品未达
- 京东方回应拿下苹果手机大单传闻:目前不便对单一客户信息透露过多